历史、考古与社会 中欧学术系列讲座第二〇五讲 匠作传统与工匠精神
history,archaeology,society chinese-european academic lecture no.205
二〇二四年系列专题:工艺传承一-追寻传统工艺的脉络
2024 cycle:craft activities and technical tradition: tracing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in china
主讲人:冯立昇(清华大学 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教授)
feng lisheng (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& ancient texts,tsinghua university,professor)
讲座语言:汉语 language:chinese
讲座时间:2024年12月6日(周五)10时
date: 6 december 2024 (friday) 10:00 am
讲座地点: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报告厅(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)
place: conference hall,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,
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(55 zhongguancun donglu,haidian district,beijing)
讲座摘要:中国的手工业与传统工艺源远流长,先秦时期就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手工业体系和匠作制度。中国工匠以精湛的技艺,为社会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,我们今天见到的物质文化遗产,大多出自古代工匠之手。许多文物做工极为精巧,显示出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。伴随匠作制度和古代工艺的传承发展,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匠作文化和工匠精神。工匠精神在当代的缺失,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。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工艺与匠作传统,溯源中国的工匠精神,弘扬中国工匠文化的优良传统,是当今时代的需要。本讲座通过梳理中国传统工艺与工匠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脉络,揭示匠作传统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内涵,探讨如何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国的工匠精神,重构工匠文化,使工匠精神在现代生产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。
主办方:欧洲汉学研究中心(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、德国马克斯·韦伯基金会驻华代表处)、
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